期刊信息
 

刊名:理论前沿
曾用名:党校科研信息
主办: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主管:中共中央党校
ISSN:1007-1962
CN:11-3807/D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
影响因子:-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期刊分类: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哲学论文_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培育作

来源:理论前沿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年11月10日 02:31: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孟子幸福观的研究 二、关于社会幸福感的研究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孟子幸福观的研究

    二、关于社会幸福感的研究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小结

第二章 孟子幸福观和社会幸福感概述

第一节 孟子幸福观的主要内涵

    一、“食色”的利欲幸福

    二、“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家庭幸福

    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职业幸福

    四、“与民偕乐”的民生幸福

    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德性幸福

第二节 社会幸福感的主要内涵和结构向度

    一、社会幸福感和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内涵

    二、社会幸福感的结构向度

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新时代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质与量统一,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打虎拍蝇”成就突出,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社会幸福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负面的社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贫富差距拉大产生的相对剥夺感

    二、物质主义价值观导致的精神空虚感

    三、不良婚姻状况引发的互不信任感

    四、“丧文化”风行引起的群体性焦虑

小结

第四章 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培育作用

第一节 培育作用的主要依据

    一、借鉴孟子幸福观培育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必要性

    二、借鉴孟子幸福观培育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可行性

第二节 提高社会幸福认知水平

    一、“取之有道”:正确认知幸福与金钱的关系

    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正确认知幸福与苦难的关系

第三节 缓解社会情感危机

    一、“不忍人之心”:缓解情感冷漠

    二、“反身而诚”:缓解情感信任缺失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社会幸福价值观

    一、“推恩与民”:树立集体本位的社会价值观

    二、“立德”“立功”“立言”:树立积极入世的实践价值观

第五节 塑造健全人格

    一、“立志”:塑造宏大的理想目标

    二、“大丈夫”:塑造坚定的意志力

小结

第五章 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培育作用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确保身心健康

    一、全民健身,确保国民拥有健康身体

    二、内心和谐,确保国民拥有健康心灵

第二节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维护亲亲关系

    二、维护利他关系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营造以共同富裕为指导的社会物质环境

    二、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社会精神环境

第四节 建立健全良好的培育机制

    一、建立健全利益冲突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道德品质教育机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和“提升国民整体幸福感”的新时代需求,着力探讨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培育作用。孟子幸福观主要包括五重内涵,即“食色”的利欲幸福、“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家庭幸福、“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职业幸福、“与民偕乐”的民生幸福、“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德性幸福。而社会幸福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幸福与不幸的共同感受,相应地,健康的社会幸福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幸福的良好共同感受和美好体验,其中内含正确理解和期待幸福、正确接受和超越苦难、正确定位和追寻人生价值。社会幸福感的结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幸福下的认知向度、情感向度、价值向度、行为向度。社会幸福感的内涵决定了社会幸福感具有双重性,表现为健康的社会幸福感和负面的社会幸福感。就新时代我国社会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而言,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经济发展质与量统一,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打虎拍蝇”成就突出,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社会幸福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负面的社会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拉大产生的相对剥夺感、物质主义价值观导致的精神空虚感、不良婚姻状况引发的互不信任感、“丧文化”风行引起的群体性焦虑,等等。借鉴孟子幸福观培育当下健康的社会幸福感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从社会幸福下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四个向度,着力探讨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培育作用。具体而言,在认知上,主要借鉴孟子“取之有道”思想,帮助人们正确认知幸福与金钱的关系,借鉴孟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思想,帮助人们正确认知幸福与苦难的关系,进而提高人们对社会幸福的认知水平;在情感方面,借鉴孟子“不忍人之心”思想,缓解情感冷漠,借鉴孟子“反身而诚”思想,缓解情感信任缺失,进而化解社会幸福下的情感危机;在价值层面,借鉴孟子“推恩与民”的社会价值观,借鉴“立德”“立功”“立言”积极入世的实践价值观,启发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幸福价值观;在行为层面,借鉴孟子“立志”的宏大理想目标、“大丈夫”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力,引导人们塑造健康的社会幸福感应具备的健全人格。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培育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实现,确保身心健康、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建立健全良好的培育机制等,是助推孟子幸福观对健康的社会幸福感的培育作用产生应有效果的主要实现路径。

文章来源:《理论前沿》 网址: http://www.llqyzz.cn/qikandaodu/2021/1110/572.html

上一篇:社会学及统计学论文_社会变迁中的家庭转变与代
下一篇:贸易经济论文_《中国金融理论前沿(8)》出版公

理论前沿投稿 | 理论前沿编辑部| 理论前沿版面费 | 理论前沿论文发表 | 理论前沿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理论前沿》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